浏览数量: 22 作者: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: 2017-02-14 来源: 本站
“今年央企兼并重组的步伐将提速。”2月9日,接近国资委的一位消息人士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说。而据神华集团内部人士透露,神华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并购活动,并正在酝酿更大规模的整合重组。
今年早些时候,国资委多位官员相继表态,央企将在年内减少到100家以内。央企负责人会议亦提出,稳步推动企业集团层面兼并重组,加快推进钢铁、煤炭、电力业务整合。
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9日在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今年央企兼并重组将延续去年的势头和特点,围绕“做强做优做大”的基本原则,形成一批能够同国际巨头竞争的企业,减少央企数量和层级,完善公司治理结构。
目标:减至百家以内
央企数量今年要减少到多少?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早在去年年底的媒体通气会上便给出了答案:2017年央企户数将降到两位数。
随着2016年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、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、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、宝钢与武钢、中储粮总公司与中储棉总公司5对10家央企重组整合,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企业户数已减少至102家。
“今年央企要减至100家以下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”2月9日,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说。
国资委第一任掌门李荣融在2006年首次提出,到2010年,央企重组至100家以内。记者注意到,在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时,央企数量为196家,2010年8月李荣融离任之时减少到122家,尽管没有完成当年设定的目标,但7年间重组了74家央企。
李曙光注意到,央企数量从李荣融卸任国资委主任一职时的122家减到目前的102家,20家央企重组却整整花了6年半的时间。
但在国资委人士看来,目前央企重组已不是简单地减少户数,也不是单纯地做大规模,而是为了内强企业素质、外优市场表现,为了行业产业的调整优化、转型升级,为了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。
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日前表示,今年央企数量将被压缩至100家以内,但这并不是最终目标。央企数量要根据做强做优做大的要求来确定。
突破口:煤炭电力
李曙光认为,去年5对10家央企重组体现了“做强做优做大”的基本原则。1月召开的央企、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也明确提出,今年要通过深度整合重组,突出精干主业。
“推进重组整合,应该围绕突出主业为核心。”李锦说。比如宝武集团成立后,通过整合规划原宝钢湛江基地和原武钢防城港基地,可以减少投资约400亿元,减少1000万吨新建钢铁产能。
国资委要求,稳步推动企业集团层面兼并重组,加快推进钢铁、煤炭、电力业务整合,探索海外资产整合。
李锦表示,今年,电力和煤炭等领域将会成为央企兼并重组的重要领域。神华集团内部一位人士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透露,神华已经开展了几起兼并重组,并且正在酝酿更大规模的重组方案。
央企重组也有利于“一带一路”和“走出去”战略的实施。李曙光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说,为此还是要形成一批能够跟国际巨头竞争的企业,减少相互竞争、摩擦和压价。
据悉,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两家企业在水泥、玻璃纤维等多个业务板块重合,重组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恶性竞争,实现强强联合,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建材产业链上的优势互补。中粮集团重组中纺集团后,总资产和营业收入都接近5000亿元,在国际大粮商中排名第一。
“‘一带一路’上的交通运输相关产业、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、能源建设相关产业、商业贸易与文化旅游产业、信息产业都可能成为兼并重组的热点。”李锦称。
不只是合并同类
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,今年将进一步推动实施专业化重组,支持央企以优势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平台,通过股权合作、资产置换等方式整合同质化业务。
央企重组的第一条路径是“合并同类”。李锦认为,推进产品结构趋同、区域布局重叠、目标客户相同、同质化发展的央企重组整合,有利于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,做大企业规模、做强企业优势。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的5对央企重组中,有3对属于纵向重组,另外2对属于横向重组,纵向重组数量多于横向重组。
“纵向联合方式目前主要在两个层面进行:一是类似于中石油、中石化内部上市公司的整合,二是央企某个行业上下游的整合。”李锦称。
李锦认为,许多大型央企在原有业务重叠、多级法人体制的低效率弊端下,又增添严重的主业重叠和关联交易,与国际资本市场规则相冲突。因此,集团内部的整合成为做强做优做大的必要前提。
据悉,中国航材、中国国新以及南航等3家航空公司,共同改组成立航材保障共享平台。国资委提出,要继续推动航材共享,指导已重组的企业做好内部整合。
“随着‘一带一路’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企业境外投资新政策的实行,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机遇和并购效率都在进一步提高。国有企业重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就是要加大合资重组的力度,推动有条件的大企业进行跨国并购,真正实现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。”李锦说。
季晓南表示,央企重组整合也不是只做“减法”不做“加法”。近年来我国就已先后组建成立了中国商飞公司、铁塔公司和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等。